用科技(AI、Arduino、3D打印)令學生嘅創意成真

用科技(AI、Arduino、3D打印)令學生嘅創意成真 喺現代教育中,科技已經成為推動創新學習嘅重要動力。特別係人工智能(AI)、Arduino 開源硬件平台同3D打印技術,呢啲工具不單止係科技潮流,更係跨學科STEAM教育嘅核心,幫助學生由構思到實現,將創意轉變為實際成果。今次就一齊深入探討點樣利用呢啲科技,提升學生嘅創新思維同解難能力。   AI:智能創意嘅啟動引擎 人工智能係一種模擬人類智能嘅技術,應用廣泛,從語音識別、影像分析,到自動駕駛都係AI嘅實例。喺STEAM教育裡面,AI幫助學生將複雜嘅數據抽象化、模式識別,亦培養數據思維同邏輯分析能力。學生可以透過簡單易用嘅AI工具,例如Google Teachable Machine,親手訓練機器學習模型,令電腦辨識手勢、聲音或圖像,甚至設計互動遊戲。呢啲活動唔單增強技術能力,仲激發創意思維,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解決方案。此外,AI亦能幫助學生自動化重複性任務,如數據分類與處理,令他們更專注於創作本身,提升學習效率。   Arduino:理論與實踐的橋樑 Arduino係一款兼備硬件同軟件的開源平台,適合用作電子製作和互動設計教育。讓學生從零開始學習編程、電子電路及工程原理。學生可以利用Arduino連接感應器、馬達、LED燈等組件,設計一個自動灌溉系統、聲控燈光,甚至小型機械裝置。透過實物操作,學生體驗將理論應用於實際的成就感,學會解決故障問題,同時培養團隊協作能力。Arduino亦有大量開源社區和項目資源,方便不同程度的學生循序漸進地提升技能,從基礎的燈光控制,到更複雜的機械手臂編程,都可以輕鬆入門。   3D打印:讓想像變成立體實物 3D打印技術令設計與製作的界線大大縮減,學生可以用電腦設計軟件(如Tinkercad)創作三維模型,再用3D打印機快速將它變成真實物件。呢項技術特別適合用於專題製作,例如打印個性化的手機殼、機械零件、藝術雕塑甚至醫學模型。這種即時成品的成功體驗,激勵學生勇於嘗試和改良,培養他們的工程思維與美學素養。此外,3D打印亦幫助學生了解材料科學與製造工藝,對未來工程及設計學科具有實際應用價值。   香港教育現況與發展方向 香港教育局積極支持STEAM教育,致力推動AI、Arduino及3D打印等科技在校內落地實踐,透過跨學科項目式學習,培養學生未來所需的創造力、獨立思考與解難能力。根據《香港教育局 STEAM教育推行報告》(2023年),更多中小學設立創客空間(Maker Space),鼓勵學生動手做項目,結合科學、技術與藝術,為升學及職涯發展打好基礎。   我們的課程特色及優勢 我哋公司專注設計符合香港教育需求的STEAM及AI教育課程,結合人工智能實操、Arduino電子製作及3D打印技術,令學生由淺入深掌握先進科技。 課程重點包括: 實際操作與項目導向學習,鼓勵學生自主創新 支援教師專業培訓,提高教學效率與效果 提供家長資源與工作坊,促進家庭與學校共同支持學習   想一想 你覺得用AI、Arduino或3D打印這啲科技,可以幫助你實現咩創意?這啲工具又會點樣影響你以後的學習同生活?你會想設計一個咩樣嘅項目去試下呢? 其他文章 生成式人工智能 Generative AI 人工科技泡沫 用科技(AI、Arduino、3D打印)令學生嘅創意成真

點樣將科學、數學融入藝術與設計?

點樣將科學、數學融入藝術與設計?(跨學科例子) 現代教育強調跨學科思維,尤其是STEAM教育,將科學(Science)、數學(Mathematics)與藝術(Arts)相結合,促進學生的創意與邏輯思維。今天分享幾個日常例子,展示點樣透過跨學科融合,讓學習變得更豐富和有趣。   1. 建築設計中的科學與數學 建築師在設計建築物時,必須運用科學的力學原理來確保結構穩固,並利用數學的幾何和比例來打造美學與空間感。學生可以通過模擬建造小型橋樑或建築模型,了解重力、支撐力等科學原理,同時體驗透過藝術設計提升視覺美感。   2. 數學幾何與藝術創作 許多藝術作品都帶有明確的數學結構,如曼陀羅圖案、分形藝術等。學生可以利用數學中的對稱、比例、分形等概念,創作有秩序感同時具美感的藝術品。例如用圓規畫出幾何圖形,設計獨特的圖案,結合理論與創意。   3. 科學原理與動畫設計 動畫設計中,理解光的折射、顏色混合等科學原理,有助製作更逼真的視覺效果。數學則應用於動作分析和時間控制,確保動畫流暢自然。學生在實作過程中,會同時應用理論和藝術技能,培養多方面能力。   4. 交互設計與用戶體驗 製作互動作品時,設計師要結合心理學、物理學和數學邏輯,分析用戶反應和操作流程,從而優化體驗。藝術則在視覺與介面設計上發揮創意,讓產品更吸引人。   香港教育趨勢 香港教育局積極推動跨學科STEAM教育,鼓勵學校設計融合多領域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各學科知識能力(參考《香港教育局 STEAM教育策略》)。   我們的跨學科課程 我哋的STEAM課程特別強調科學、數學與藝術的融合,透過實作項目提升學生跨學科理解力及創造力,適合學校、教師、家長和學生參與。   想一想 你認為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或設計其實都包含了科學與數學的知識?如果讓你設計一件結合藝術和科學的作品,你會選擇什麼主題? 其他文章 點樣將科學、數學融入藝術與設計? 香港學校推行STEAM教育面臨嘅機遇與挑戰 從課室到生活:STEAM教育嘅日常應用例子

香港學校推行STEAM教育面臨嘅機遇與挑戰

香港學校推行STEAM教育面臨嘅機遇與挑戰 近年香港教育界大力推動 STEAM教育,希望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創意思維和解難能力,為未來社會作好準備。雖然STEAM帶來好多正面影響,但學校在推行過程中亦面臨不少挑戰。   STEAM教育帶來的機遇 培養21世紀核心能力 STEAM教育跨越科學、科技、工程、藝術與數學,有助學生發展多元智能,打好批判性思考、創新及團隊合作的基礎,對未來升學和就業有積極幫助。 促進跨學科整合學習 STEAM鼓勵學生跨學科學習,將不同學科知識整合應用於真實世界的問題,例如設計智能裝置或可持續發展項目,提升學習的趣味性和實用性。 推動AI及新興科技教育 AI和其他新技術日新月異,STEAM教育成為學生接觸並理解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橋樑,增強他們的科技適應力和競爭力。 面臨嘅挑戰 師資培訓不足 不少教師對STEAM和相關科技仍需提升認識及教學技巧,學校缺乏足夠培訓和資源,限制了課程的深度和廣度。 課程時間及資源有限 香港中小學學科繁多,課堂時間有限,難以安排足夠時間給跨學科的STEAM項目,加上部分設備成本較高,影響推行進度。 家長認識與支持不足 雖然家長普遍重視學術成績,但對STEAM教育的理解較少,有時難以配合課外延伸學習或資源投放。 本地教育政策與支持 香港教育局積極推出多項計劃推動STEAM發展,並鼓勵學校引入AI教育及項目式學習,提升學生的21世紀學習能力(參考《香港教育局 STEAM教育發展報告》2023年)。   我們的支援 我哋公司提供專業STEAM及AI教育課程和師資培訓,協助香港學校、教師、學生及家長更好理解及實踐STEAM教育,推動創新學習文化。   想一想 你認為STEAM教育在香港有咩最大機遇?學校和家庭又可以點樣合作,克服挑戰,讓孩子更好地接觸和受益於STEAM? 其他文章 香港學校推行STEAM教育面臨嘅機遇與挑戰 從課室到生活:STEAM教育嘅日常應用例子 STEAM點樣幫助學生培養創意同解難能力?

從課室到生活:STEAM教育嘅日常應用例子

從課室到生活:STEAM教育嘅日常應用例子 STEAM 教育唔單止係學校嘅課堂教學,而係與我哋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好多時,學生通過實際應用所學,能更深入理解知識,亦能提升解難同創意能力。今次就同大家分享幾個香港生活中,STEAM教育嘅實際例子。   1. 智能科技應用:智能家居設計 透過科技(Technology)同工程(Engineering)嘅學習,學生可以嘗試設計簡單嘅智能家居裝置,例如:利用感應器控制燈光開關、測量室內溫度調節風扇。加上數學(Mathematics)計算電路及光感應度,加強實踐經驗。藝術(Arts)則幫助學生設計裝置外觀,使產品更具吸引力。   2. 環保小設計:回收再用藝術創作 STEAM 入面嘅藝術唔只係畫畫咁簡單,小朋友可以將廢舊物料透過創意設計變成實用或裝飾品,例如利用塑膠瓶做花盆,加入工程(Engineering)結構支撐,結合同時學習環保(Science)知識。呢種做法不單提升創意,亦唔同程度提升學生嘅環境意識。   3. AI體驗:簡易機器學習項目 學生可以用 Google Teachable Machine 等平台,做一個簡單嘅影像辨識模型,例如識別不同手勢或圖案。過程中,學生要理解數據收集、訓練模型嘅方法(科技與數學),同時發揮藝術想像力設計教學素材。這些活動讓AI教育更加實用和親切。   4. 數學與工程:橋樑建造挑戰 係課堂做橋樑建造比賽,學生利用木條同膠水設計橋樑結構,要計算承重及穩定度。呢個項目結合數學計算和工程原理,亦啟發學生使用創意思維去解決設計問題。   香港教育支持 教育局積極推動STEAM教育落地,鼓勵學校多元化教學,讓學生於實踐中學習跨學科知識。根據《香港教育局 STEAM教育推行報告》(2021年),這類活動有助學生培養終生學習能力,迎接未來挑戰。   我們的課程 我哋公司提供多元STEAM及AI課程,專注理論與實踐結合,適合不同年齡層的學生參加。我哋亦為教師及家長提供教育支援,推動全方位學習。   想一想 你覺得生活中有哪些常見問題,可以用STEAM的方法來解決?你又想試下設計屬於自己嘅小發明嗎? 其他文章 從課室到生活:STEAM教育嘅日常應用例子 STEAM點樣幫助學生培養創意同解難能力? STEAM點解比STEM多左個「A」咁重要?

STEAM點樣幫助學生培養創意同解難能力?

STEAM點樣幫助學生培養創意同解難能力? 現今社會瞬息萬變,學生除了要掌握知識,更重要是學懂 創意思維 同 解決問題的能力。正正因為咁,近年香港及全球教育界大力推廣 STEAM教育,透過跨學科學習培養學生多元能力。   STEAM教育的獨特之處 STEAM包括科學(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藝術(Arts)及數學(Mathematics)五大領域。STEAM不只是學科知識的堆砌,而是透過設計思考和實作項目,引導學生動手做,整合各領域的知識,以解決真實生活中的問題。 這種學習模式,正正幫助學生: 提升創意思維:藝術(Arts)的加入鼓勵學生跳出框架,產生多種解決方案 實踐解難能力:工程及科技技能讓學生了解如何把理論應用於實際,從錯誤中學習改進   為何STEAM能啟發創意? 藝術的元素使STEAM不再是死板的公式學習,而是結合想像力與表達能力。例如在設計機械手臂時,不僅要計算精確度,更要思考如何讓設計更貼合使用者需要和美觀,這過程啟發學生的批判性思考和創新能力。   解難能力的培養 許多STEAM課程會用項目式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方式,讓學生面對具體挑戰,例如如何用有限資源建造防震結構,或者設計智能家居裝置。在嘗試、錯誤、反思的過程中,學生加強了系統性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學會團隊合作和溝通。   香港的教育趨勢與支持 香港教育局積極推動STEAM教育,鼓勵學校結合科技和藝術推動創新教育。根據《香港教育局 STEM和STEAM教育推行報告》(2021年),這種教育模式有助增強學生的未來職場競爭力及終生學習能力。   AI教育與STEAM的結合 AI(人工智能)作為前沿科技的重要部分,也被納入STEAM教育。透過簡單的AI工具,例如Google的Teachable Machine,學生可以親手體驗AI如何運作,訓練模型解決分類和預測問題,進一步提升自主學習和創新思維。   我們的課程特色 我哋公司的STEAM及AI教育課程,以實作和項目為主,協助香港學生在多學科融合下發展創意同解難能力。課程適合各年齡層,並為教師和家長提供培訓和資源支持,助力下一代面對多變的未來。   想一想 如果你遇到一個生活中的小難題,你會用什麼創意方法來解決?你覺得學習STEAM的哪些部分最能幫助你? 其他文章 STEAM點樣幫助學生培養創意同解難能力? STEAM點解比STEM多左個「A」咁重要? STEAM是甚麼?未來教育的新方向

STEAM點解比STEM多左個「A」咁重要?

STEAM點解比STEM多左個「A」咁重要? 近年教育上經常聽到「STEM」同「STEAM」兩個詞語,尤其香港好多學校同教育機構都提倡呢兩種教學方法。咁,STEM和STEAM有咩分別?點解STEAM多了個「A」——即藝術(Arts)會咁重要?   STEM vs STEAM:有冇「藝術」的分別? STEM 是指: Science(科學) Technology(科技) Engineering(工程) Mathematics(數學) 而STEAM 就係在 STEM 基礎上加入了 Arts(藝術)。藝術唔係淨係指繪畫、音樂或表演,佢更係包含設計思維、創意表達同跨界思考等重要元素。   點解「A」咁重要? 培養創意思維 當代社會嘅問題往往複雜,需要創新解決方案,光靠嚴謹嘅科學數據或技術知識往往不足夠。「藝術」教我哋點樣跳出框框諗問題,產生新嘅想法。 提升跨領域能力 藝術讓學生學識如何在不同學科之間架橋,整合技術與美學,令科技產品同時具備實用同吸引力,增加用戶體驗,例如手機設計、互動遊戲開發。 情感和人文關懷 科技唔只係冷冰冰嘅機械操作,帶入藝術元素,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理解人文價值,令科技應用更加貼近生活需要,具有社會責任感。   香港教育趨勢與STEAM 香港教育局推行推廣STEAM教育,鼓勵學校將藝術創意融入科學與科技教學,提升學生綜合能力。根據《香港教育局——推動STEAM教育策略》(2020年),學習STEAM可以促進學生在解難、溝通同協作上的發展,具備面對未來挑戰的軟技能。   與AI教育的連繫 隨著人工智能(AI)日益普及,編程或機器學習唔應該淨係係「技術」教育,而應該結合藝術與設計理念,從用戶角度出發設計AI應用,令技術更貼合社會需要,亦更具有人文關懷。   我們的STEAM課程優勢 我哋公司嘅STEAM及AI教育課程,特別強調藝術創意與科技嘅結合,透過項目式學習,培養學生多元智能,為未來升學及職涯打好基礎。同時亦支援教師及家長,讓更多人理解藝術在未來科技教育中的角色和重要性。   想一想 科技與藝術融合後,你覺得最有可能改變未來生活的是什麼?你又會想如何用創意解決身邊的問題? 其他文章 STEAM點解比STEM多左個「A」咁重要? STEAM是甚麼?未來教育的新方向 Brain rot 大腦腐蝕

小學生 vs 中學生:不同年齡層嘅STEAM課題設計

小學生 vs 中學生:不同年齡層嘅STEAM課題設計 隨著STEAM教育日益普及,設計合適不同年齡層學生的課題,成為教師和家長關注的重點。小學生與中學生在認知能力、興趣範圍與學習方式上有明顯差異,因此在STEAM課題設計上需要有針對性,以促進有效學習和能力發展。本文將深入探討兩個階段的STEAM課題設計重點與實例,幫助教師和家長更好理解與支持孩子的學習。   STEAM教育基礎回顧 STEAM代表科學(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藝術(Arts)及數學(Mathematics),強調跨學科融合和實際操作。不同年齡層的學生透過不同難度和深度的學習內容,培養創意思維、解決問題能力及團隊合作精神。   小學生STEAM課題設計重點 建立興趣與基礎技能小學生屬於具體運算階段,喜歡透過形象和活動學習。課題設計應該強調實踐操作和互動,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樂趣。適合以遊戲化、故事化方式呈現課程內容,例如用故事引導孩子認識科學現象。 低門檻科技應用針對小學生,可以使用簡單的科技工具,如玩具機器人、基礎編程積木(例如Scratch Jr.),幫助初步接觸程式設計同邏輯思維。Arduino和3D打印則可能較複雜,適用於較高年級或輔助課程。 跨領域整合與基本概念課題內容宜輕鬆結合科學探索(如磁力)、數學圖形認識、簡單工藝製作,配合藝術創意(如彩繪、模型造型)培養綜合感知。   中學生STEAM課題設計重點 強化理論與實踐結合中學生已具備較強的抽象思維能力,可以進行更深入的理論學習。課題設計強調理論知識與實踐的結合,例如透過數據分析和實驗設計,培養批判性思考。 多元科技與複雜項目應用可引入Arduino編程、3D打印設計、人工智能基礎應用等,讓學生動手解決實際問題,培養跨領域技術與創新能力。 問題解決與社會議題結合課題可以結合環境保護、智能城市、醫療科技等社會熱點,讓學生從現實問題出發,設計可行方案,提升社會責任感並激發學習動機。   中學生STEAM課題例子 利用Arduino設計智能灌溉系統,節約用水並自動灌溉植物。 3D打印醫療輔助器具模型,探討生物醫學工程的應用。 利用Python進行簡單數據分析,預測氣候變化趨勢。   小學生與中學生課題設計的主要差異 項目 小學生STEAM課題 中學生STEAM課題 認知層次 具體操作,形象思維 抽象思考,理論結合實踐 技術工具 簡易編程、遊戲化學習工具 Arduino、3D打印、高階編程 內容焦點 基礎科學知識與藝術創意 跨領域複雜問題及實際社會應用 教學目標 培養興趣、基本邏輯與合作 培養批判思維、創新及解決問題能力 教學模式 小組活動、模擬遊戲、實物操作 項目導向學習、問題解決、數據分析   香港教育趨勢與政策支持 香港教育局近年積極推廣STEAM教育,支持不同學校根據學生年齡與能力,設計適宜的課程與活動,鼓勵跨學科學習與創新實踐。教育局亦推出資助及師資培訓計劃,提升專業教育工作者的STEAM教學能力(參考《香港教育局 STEAM教育發展報告》)。   我們的課程服務與優勢 我哋公司設計多層次、多維度的STEAM及AI教育課程,涵蓋不同年齡段的需求: 小學生課程強調探究學習與創意啟蒙 中學生課程強調實作技能和應用解決方案 支援教師培訓及家長教學指引 提供多媒體教材與豐富線上線下資源 透過項目式學習,學生能夠真正學以致用,培養面對未來挑戰的綜合能力。 […]

STEAM與環保:可持續發展主題教學嘅可能性

STEAM與環保:可持續發展主題教學嘅可能性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問題越來越嚴峻,環保與可持續發展成為現代教育中不可忽視的課題。結合STEAM(科學、科技、工程、藝術及數學)教育推動環保教育,不單促進學生的跨學科學習,更培養他們成為有責任感和創新能力的未來公民。本文將探討如何透過STEAM教育模式,融入環保主題教學,並舉例實踐方法,助香港的學生、教師及家長了解這趨勢及其價值。   為什麼STEAM與環保相輔相成? STEAM教育強調跨學科整合和實踐應用,正好契合環保教育所需的多角度思考。環保問題涉及科學研究(如氣候變化、生態系統),科技創新(例如環保裝置開發),工程設計(打造可持續基礎設施),數學分析(數據監測與模型預測),還有藝術教育(引發情感共鳴,推動社會行動)。通過STEAM的整合式學習,學生能全面理解並積極參與可持續發展。   具體教學範例與學習活動 科學實驗:研究能源消耗與節能讓學生觀察和測量日常生活中不同用電器的耗電量,研究節能措施的效果。例如設計實驗比較LED和白熾燈的耗電差異,理解光能轉換效率。這不但幫助學生了解能源科學,還連結日常生活,提高環保意識。 技術實踐:製作智能環境檢測器利用Arduino或類似的開源硬件平台,學生可動手製作空氣質素或溫度濕度監測器,掌握感應器原理與數據收集方法,再透過簡單編程讓設備自動報警。此類項目讓科技知識變得具體可感,激發學生對環境監察的關注。 工程設計:建造回收材料的小型生態系統學生使用回收物料,例如塑膠瓶、紙箱,模擬製作水生生態瓶或微型綠色植物系統,了解生態連鎖反應和生命週期。透過設計和建造,培養系統思維和動手能力,同時體會資源再利用的實際意義。 藝術創意:環保主題公共藝術與宣傳設計藝術可以大大提升環保訊息的傳達效果。引導學生用廢棄物創作藝術品,既美化環境又發出環境保護的呼聲。另一方面,設計海報、標語及媒體宣傳素材,用創意吸引公眾關注環境問題。這些活動讓學生由感性與理性雙面理解環保課題。 數學應用:分析化境數據與預測趨勢學生學習如何收集和分析空氣污染、垃圾分類、溫室氣體排放等數據,用統計和數學模型考察問題趨勢,預測不同政策或行動可能產生的影響。這種量化分析強化理性思考能力。   STEAM跨學科的教育價值與優勢 透過STEAM環保主題教學,學生不僅能掌握多個學科的知識,更能培養整合問題視角和實踐能力。跨領域合作讓學生接觸多種思維方式,促進創新和批判勝思考,這些正是面對環境與社會挑戰不可或缺的能力。此外,STEAM實踐讓學生成為主動學習者,具備終身學習的態度,有助未來走上科研、環境管理、新能源技術等行業。   香港的政策與教育支持 政府在《香港環境保護政策》和《可持續發展策略》均指出要加強環境教育及科學普及,同時香港教育局亦推動STEAM教育,鼓勵學校結合環保與創新科技教學,創建更多場域讓學生實踐綠色理念(參考《香港教育局 STEAM教育推行報告》、環保署及可持續發展委員會資料)。   我們的課程特色與支援服務 我哋公司專門設計並提供多樣化STEAM及AI教育課程,特別納入可持續發展主題,例如智能綠色科技製作、環境監測、資源循環利用等實作項目。同時支援學校教師培訓,配合教材及教學工具,協助家長理解並參與學生環保教育,打造全方位生態學習環境。   想一想 如果你有機會設計一個結合科技與藝術的環保項目,你會選擇解決哪方面的環境問題?你認為怎樣的方法最能激發更多人關注與行動? 其他文章 用科技(AI、Arduino、3D打印)令學生嘅創意成真 點樣將科學、數學融入藝術與設計? 香港學校推行STEAM教育面臨嘅機遇與挑戰

從樂器設計到聲學:藝術同科學點樣互相結合

從樂器設計到聲學:藝術同科學點樣互相結合 音樂係生活中不可或缺嘅藝術形式,而樂器設計背後,隱藏住大量嘅科學原理,特別係聲學(Acoustics)。呢啲結合展示咗藝術同科學可以點樣互相融合,創造出令人動容嘅聲音體驗。   樂器設計中的藝術美感 樂器唔止要發出好聽嘅聲音,外型設計同材質選擇都係藝術創作嘅一部分。設計師會考慮樂器嘅造型比例、顏色及質感,令樂器唔單止係聲音工具,更係藝術品。   科學原理——聲學 聲音係由物體振動產生嘅波動,樂器設計中要運用聲學知識,例如: 振動頻率決定音高 物料的密度和形狀影響音色 共鳴箱設計影響聲音擴散和共鳴效果 例如小提琴的木材選擇除了美觀,仲要考慮音質傳導,琴弦的張力同長度,數學計算確保每個音符準確。   跨學科學習的好處 透過學習樂器設計,學生不單止欣賞藝術,仲可以理解科學原理及數學計算,激發更多創意思維。這種跨學科的體驗正是STEAM教育推崇的學習方式。   香港教育趨勢與AI應用 香港教育局推動STEAM及AI教育,鼓勵學生利用科技如音頻分析軟件,深入了解聲學,甚至嘗試自製電子樂器,將藝術創意轉化為科技產品。   我們的課程重點 我哋嘅STEAM及AI課程涵蓋聲學與樂器設計相關的實作項目,幫助學生理解聲音科學背後的原理,同時發展創意與技術能力,適合學校、教師、家長及學生參加。   想一想 如果可以設計一種新樂器,你會如何結合藝術美感與科學原理?你覺得這種樂器可以帶來什麼特別的聽覺體驗? 其他文章 用科技(AI、Arduino、3D打印)令學生嘅創意成真 點樣將科學、數學融入藝術與設計? 香港學校推行STEAM教育面臨嘅機遇與挑戰

「死記」vs「探究」:STEAM教育嘅學習方法比較

「死記」vs「探究」:STEAM教育嘅學習方法比較 在香港的教育環境中,「死記硬背」一直被視為應付考試的重要技巧。然而,隨着STEAM教育的推廣,愈來愈多人開始重視「探究式學習」,這種學習方法如何在提升學生整體能力上發揮作用,值得我們深入了解。   死記硬背的特點與局限 死記硬背主要係指記憶大量知識點,著眼於短期應試。這種方法雖然能在短時間內掌握大量資訊,但容易忽略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長遠而言,學生難以靈活運用所學,更難培養解難和創意思維。   探究式學習的核心 探究式學習強調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假設、驗證與反思。STEAM教育推崇這種方法,因為它能讓學生跨學科整合知識,通過實驗、項目及設計循環解決真實問題,從而增強學習的興趣和效果。   STEAM如何實踐探究學習 在STEAM課堂中,學生可能會被要求設計一個解決環境問題的項目,需運用科學知識,結合數學計算,並通過工程和藝術創新完成作品。這個過程促進批判性思考、協作與創新,達到真正的知識內化。   香港教育局的倡議 香港教育局在其多份教育報告中強調推動探究式學習的重要性,鼓勵學校減少只教「課本知識」,多推動實踐與跨學科學習(參考《香港教育局 STEM/STEAM教育策略》)。   我們的課程如何支持 我哋公司設計的STEAM與AI教育課程,注重學生的探究學習體驗,通過項目式學習啟發學生自主思考與創新,協助教師和家長掌握有效教學和輔導方法。   想一想 你覺得自己在學習過程中,更喜歡哪種方式?如果用探究式方法學習,會令你更積極參與嗎? 其他文章 香港學校推行STEAM教育面臨嘅機遇與挑戰 從課室到生活:STEAM教育嘅日常應用例子 STEAM點樣幫助學生培養創意同解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