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與環保:可持續發展主題教學嘅可能性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問題越來越嚴峻,環保與可持續發展成為現代教育中不可忽視的課題。結合STEAM(科學、科技、工程、藝術及數學)教育推動環保教育,不單促進學生的跨學科學習,更培養他們成為有責任感和創新能力的未來公民。本文將探討如何透過STEAM教育模式,融入環保主題教學,並舉例實踐方法,助香港的學生、教師及家長了解這趨勢及其價值。

 

為什麼STEAM與環保相輔相成?

STEAM教育強調跨學科整合和實踐應用,正好契合環保教育所需的多角度思考。環保問題涉及科學研究(如氣候變化、生態系統),科技創新(例如環保裝置開發),工程設計(打造可持續基礎設施),數學分析(數據監測與模型預測),還有藝術教育(引發情感共鳴,推動社會行動)。通過STEAM的整合式學習,學生能全面理解並積極參與可持續發展。

 

具體教學範例與學習活動

  1. 科學實驗:研究能源消耗與節能
    讓學生觀察和測量日常生活中不同用電器的耗電量,研究節能措施的效果。例如設計實驗比較LED和白熾燈的耗電差異,理解光能轉換效率。這不但幫助學生了解能源科學,還連結日常生活,提高環保意識。
  2. 技術實踐:製作智能環境檢測器
    利用Arduino或類似的開源硬件平台,學生可動手製作空氣質素或溫度濕度監測器,掌握感應器原理與數據收集方法,再透過簡單編程讓設備自動報警。此類項目讓科技知識變得具體可感,激發學生對環境監察的關注。
  3. 工程設計:建造回收材料的小型生態系統
    學生使用回收物料,例如塑膠瓶、紙箱,模擬製作水生生態瓶或微型綠色植物系統,了解生態連鎖反應和生命週期。透過設計和建造,培養系統思維和動手能力,同時體會資源再利用的實際意義。
  4. 藝術創意:環保主題公共藝術與宣傳設計
    藝術可以大大提升環保訊息的傳達效果。引導學生用廢棄物創作藝術品,既美化環境又發出環境保護的呼聲。另一方面,設計海報、標語及媒體宣傳素材,用創意吸引公眾關注環境問題。這些活動讓學生由感性與理性雙面理解環保課題。
  5. 數學應用:分析化境數據與預測趨勢
    學生學習如何收集和分析空氣污染、垃圾分類、溫室氣體排放等數據,用統計和數學模型考察問題趨勢,預測不同政策或行動可能產生的影響。這種量化分析強化理性思考能力。

 

STEAM跨學科的教育價值與優勢

透過STEAM環保主題教學,學生不僅能掌握多個學科的知識,更能培養整合問題視角和實踐能力。跨領域合作讓學生接觸多種思維方式,促進創新和批判勝思考,這些正是面對環境與社會挑戰不可或缺的能力。此外,STEAM實踐讓學生成為主動學習者,具備終身學習的態度,有助未來走上科研、環境管理、新能源技術等行業。

 

香港的政策與教育支持

政府在《香港環境保護政策》和《可持續發展策略》均指出要加強環境教育及科學普及,同時香港教育局亦推動STEAM教育,鼓勵學校結合環保與創新科技教學,創建更多場域讓學生實踐綠色理念(參考《香港教育局 STEAM教育推行報告》、環保署及可持續發展委員會資料)。

 

我們的課程特色與支援服務

我哋公司專門設計並提供多樣化STEAM及AI教育課程,特別納入可持續發展主題,例如智能綠色科技製作、環境監測、資源循環利用等實作項目。同時支援學校教師培訓,配合教材及教學工具,協助家長理解並參與學生環保教育,打造全方位生態學習環境。

 

想一想

  1. 如果你有機會設計一個結合科技與藝術的環保項目,你會選擇解決哪方面的環境問題?你認為怎樣的方法最能激發更多人關注與行動?

其他文章

生成式人工智能
生成式人工智能 Generative AI
人工智能泡沫
人工科技泡沫
用科技令學生嘅創意成真
用科技(AI、Arduino、3D打印)令學生嘅創意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