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in rot 大腦腐蝕

甚麽是Brain rot?
Brain rot 這個詞語早在1854年已經出現,但於在2023年至2024年間使用頻率急升了230%,更成為2024年的牛津詞典的年度流行詞。這個詞的意思是人的精神或智力狀態惡化,尤其因為過度消費被視為瑣碎或沒有價值的資訊。甚麽内容會被標簽為「沒有價值」呢?被指brain rot的内容通常沒有特定意義,而且内容重複,換言而之,是消耗時間但無助思考的内容。
荒謬卻受人喜愛?
Brain rot 的短片一般時長15至60秒,由於影片大多為人工智能生成,因此内容難免會重複,甚至會出現荒謬的畫面。加上人工智能的效率極高,數分鐘便可以生成一條完整的短片,一度令這類的視頻淹沒社交媒體。Italian Brainrot(意大利腦腐)便是2025年風靡一時的迷因,其荒誕的劇情及配音吸引了上億的用戶觀看。在串流平台上,不少頻道以 ‘Brianrot’ 為賣點吸引用戶觀看,甚至有影片的觀看次數高達1.6億。
數十秒的短片如何影響我們?
或許你會懷疑:幾十秒的影片足以影響人嗎?事實上,正因為這些短片短,而且內容淺白,無需要深度思考,讓人放鬆忘記了時間,變成耗時的習慣。而且觀看視頻時釋放的多巴胺讓我們感受到「喜悅」,因此不斷將時間投放在短片上。然而,長時間接觸具刺激的内容會增加大腦皮質的功能受阻的風險,從而降低對情緒控制的能力,容易感到不安或激動。試想像當我們常常被意義不明的内容吸引,我們的腦會累嗎?當然會啊!我們會變得容易分心,減低接受訊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深度思考能力受影響。要知道「思考」也是需要日常的培養和訓練的,長期接受低質量的信息難免讓腦袋「過度輕鬆」,漸漸失去分析和判斷的能力。
預防方法!
要預防被 ‘Brianrot’ 的內容影響,其中一個方法就是避免僵尸滑手機(Zombie Scrolling)——慣性滑動手機。我們難免會想在繁忙的生活中使用電話,放鬆一下心情,但我們需要注意使用電話的頻率和時間,更需注意自己抱著甚麼心態使用手機。是為了獎勵自己辛勞工作了一天?還是為了逃避未完成的工作?還是以滑動手機掩飾焦慮而發抖的雙手?記得要找出問題的源頭才能作出治標治本的方法,防止自己麻木地沉迷使用電話才是預防 ‘brainrot’ 的方法!
想一想
- 你認為 ‘brain rot’ 對人們的社交生活有甚麼影響?
- 除了觀看 ‘brain rot’ 的短片外,你認為甚麼行為會造成 ‘brainr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