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發展的光與影

保護和惡化環境只是一綫之差?

打造綠色地球及發展人工智能皆是各地的目標,兩者相輔相成,卻又互相抵觸。人工智能以環境監察系統、能源管理系統及海洋清理機械人等模樣化身地球守護者。這些人工智能旨在促進可持續發展,透過自動監測和智能分析作出即時預警或修改,以高效的運算提升效益。但人工智能的訓練和運行不就已經消耗大量的能源嗎?人工智能以無法感受疲憊為賣點,原因是人類一直向人工智能提供能源。以深度學習模型為例,需要超級電腦進行龐大數據運算,過程產生的碳排放不容忽視。資料中心亦需要大量水資源予冷卻系統保持設備正常運作,加上電子廢物的排放亦會對環境造成負擔。

 

追求便利等於捨棄個人私隱?

「正在為您播放推薦歌曲」你有見過類似的字眼嗎?串流平台的「推薦」功能屬於人工智能的功能,人工智能彷彿能預知自己的想法有賴系統的大數據運算。當使用者收聽音樂時,平台會記錄播放的歌曲和次數、收藏喜好、搜尋行為,甚至收聽地點及時間。透過分析過往經驗,人工智能可為使用者提供個人化的音樂推薦清單,就如你的知己一般了解你的喜好。事實上,資料收集及分析是人工智能基本的功能,亦有大量的應用,包括社交媒體的互動、健康管理及行為建議等,為使用者帶來便利,但同時引發私隱保障的警號。我們有必要了解資料收集的範圍,資料如何被收集和使用,防止個人資料外洩。

 

協助工作還是搶奪工作?

過往的人工智能主要協助日常生活的簡單和重複性的工作,例如清潔家具及固定的設定,意在便利人類的生活。隨著科技發展,人工智能的運算極快,而且精準度高,企業偏向以人工智能代替員工以提升工作效率和減低人手操作出現錯誤的機會,令傳統行業如製造業及基礎數據處理等領域面臨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威脅,而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即模仿大腦從大數據中學習和辨認規律、自然語言處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即理解和回應人類語言及人工智慧代理(AI Agents)即不需人類指示自行處理多步驟,等技術的出現,人工智能的應用愈加普及,滲入了許多專業領域,包括協助醫療診斷、金融交易和客戶服務等,顛覆了以往對人工智能的作為小助手的印象。

 

人工智能的發展為我們帶來便利,但也會造成環境、個人私隱及就業機會的隱憂。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進步,與人工智能合作而不被取代。只有學會平衡發展才可締造更美好的環境。

 

想一想:

  1. 「推薦功能」根據使用者的偏好推薦類似的內容,你認為這是一種無形的控制嗎?
  2. 你認為人工智能帶來的是威脅還是機遇?教育體系應該就人工智能作出調整嗎?

 

延伸閱讀:

  1.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2025-ai-%E6%8C%87%E6%95%B8%E5%A0%B1%E5%91%8A-%E6%8F%AD%E9%9C%B2%E4%BA%BA%E5%B7%A5%E6%99%BA%E6%85%A7%E5%85%AB%E5%A4%A7%E7%99%BC%E5%B1%95%E8%B6%A8%E5%8B%A2%E8%88%87%E5%85%A8%E7%90%83%E6%8C%91%E6%88%B0-123003738.html 

其他文章

生成式人工智能
生成式人工智能 Generative AI
人工智能泡沫
人工科技泡沫
用科技令學生嘅創意成真
用科技(AI、Arduino、3D打印)令學生嘅創意成真